7月以来,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“热爱家乡,扎根龙江”专题暑期社会实践团踏上寻访征程,先后走进大庆市博物馆、大庆市图书馆、大庆油田陈列馆、铁人纪念馆,通过实地参观、史料研读与主题宣讲,在触摸家乡历史脉络中凝聚扎根龙江、建设家乡的青春力量,以实际行动践行“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”的实践育人目标。
一、场馆寻踪,解码家乡精神密码
(一)大庆市图书馆:在史海中打捞家乡记忆
7月10日,实践团首站走进大庆市图书馆,开启“史料溯源”行动。成员们聚焦黑龙江省及大庆市各区年鉴、地方志,在泛黄的书页中梳理家乡的发展脉络:从石油会战时期的艰苦创业,到新时代产业转型的蓬勃生机;从乡村振兴的鲜活案例,到生态保护的显著成效。团队成员分工协作,细致摘录经济数据、民俗文化、政策变迁等关键信息,为后续“三个一”实践任务积累第一手资料。指导教师现场强调:“每一份年鉴都是家乡成长的年轮,读懂这些文字,才能真正理解‘扎根’的意义,为建言献策打下坚实基础。”
(二)大庆博物馆:触摸龙江大地的文明印记
7月12日,实践团来到大庆博物馆,在远古化石与近代文物中探寻家乡的自然禀赋与人文根脉。从猛犸象化石群感受松嫩平原的地质变迁,从古代先民生活遗迹领略龙江先民的勤劳智慧,从近代工业发展史见证大庆从荒原到油田的蜕变。成员们化身“临时讲解员”,向参观市民介绍展品背后的家乡故事:“这片黑土地不仅孕育了丰富的物产,更滋养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,这正是我们扎根龙江的底气。”
(三)大庆油田陈列馆:在工业史诗中汲取力量
7月15日,实践团走进大庆油田陈列馆,透过泛黄的会战照片、锈迹斑斑的钻井工具、详实的开发数据,重温大庆油田从发现到发展的壮阔历程。在“工业的血液”展区,成员们结合专业知识,向参观者讲解石油开采技术的迭代升级如何推动龙江产业振兴;在“精神的传承”板块,他们讲述王进喜等老一辈石油人的奋斗故事,阐释“爱国、创业、求实、奉献”的大庆精神如何融入龙江发展的基因。一位市民感慨:“这些故事让我更自豪自己是龙江人,也更明白建设家乡的责任。”
(四)铁人纪念馆:以精神之光照亮前行之路
7月18日,实践团走进铁人王进喜纪念馆,在一幅幅图片、一件件实物前驻足沉思。从“跳进泥浆池压井喷”的英勇壮举,到“宁肯少活二十年,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”的铿锵誓言,铁人精神深深震撼着每一位成员。实践团在此开展“扎根龙江”主题宣讲,成员们结合自身成长经历,分享对“热爱家乡、建设家乡”的理解:“铁人用一生诠释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,我们更应接过接力棒,在乡村振兴、产业发展中贡献青春力量。”现场掌声雷动,不少青年观众表示将以实际行动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。
二、知行合一,凝聚建设家乡合力
此次“热爱家乡,扎根龙江”专题实践活动,通过“场馆参观+史料研读+现场宣讲”的形式,让实践团成员在“行走的思政课”中深化了对家乡的认知。目前,团队已收集各类年鉴、地方志资料30余份,形成初步调研笔记15万字,后续将聚焦乡村振兴、产业升级、生态保护等领域,结合龙江“六个龙江”建设与“八个振兴”部署,撰写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与建言献策方案。
校团委负责人表示,实践团将持续深化成果转化,通过线上宣讲、校园展览等形式扩大影响,让更多学子了解家乡、热爱家乡,真正做到“把论文写在龙江大地上”,为龙江引才、育才、留才、用才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。
发表评论